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招聘信息 
8188cc威尼斯首届研究生“读书报告会”书目介绍
2015年11月16日 ganxy 

8188cc威尼斯

首届研究生“读书报告会”

书目介绍

写在前面:组织首届研究生开展读书报告会活动,意在让研究生尽早进入专业氛围。挑选的书目,遵循如下原则:手头有的、对研究生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找来资料室已经购买的部分书籍供研究生选择,最终挑选的结果符合我们的初衷,有介绍数学教育“江湖典故”的,有记录数学教育“江湖前辈”名言的,有述评数学教学方法的,有展现中国数学教育成果的,更有一线名师的成长经历、心得与思想的。比较切合专业硕士的定位。因为活动目的还不是走向前沿(这是学术型硕士培养的任务),所以书目不全是经典。这样的选择,完全是出于实际与实用的考虑。

把书目介绍到这里,是想号召“师范技能交流协会”的会员同学以及所有对数学教育感兴趣的同学都来关注、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读书报告会,以此督促研究生学长学姐、也是督促自己成长。

1、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何香报告)

本书选取“数学教育研究组织、机构”和“数学教育任务”两个视角展开写作,梳理了新中国成立至今60年来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脉络。这项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对总结中国当代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挖掘其中的文化性、调动青年一代数学教育研究着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

目录

绪论 当代中国的数学教育

第1章 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生长的沃土:数学教育研究的组织、机构

1.1 各高等师范院校

1.1.1 数学教育专业

1.1.2 数学教育期刊

1.1.3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

1.2 各级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院(所)

1.2.1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1.2.2 省市级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院(所)

1.2.3 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

1.3 各级教育考试院(中心)、招生考试办公室

1.3.1 教育部考试中心

1.3.2 省市级教育考试院(中心)、招生考试办公室

1.3.3 中国特色的高考

1.4 各级教育学会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1.4.1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1.4.2 省市级教育学会中学(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1.4.3 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1.5 各级数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

1.5.1 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1.5.2 省市级数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

1.6 教育报刊社、教育出版社

1.6.1 中国教育报刊社

1.6.2 省级教育报刊(总)社

1.6.3 人民教育出版社

1.6.4 上海教育出版社

1.6.5 其他教育出版社

1.7 其他数学教育研究组织、机构

1.7.1 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

1.7.2 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

1.7.3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

第2章 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的中坚力量:数学教育人物

2.1 数学家中的数学教育家

2.1.1 数学家关心数学教育

2.1.2 张景中与教育数学

2.1.3 徐利治与数学方法论

2.2 高等师范院校中的数学教育家

2.2.1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家群体

2.2.2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家群体

2.2.3 其他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家

2.3 数学教育博士群体

2.3.1 中国数学教育博士培养历程

2.3.2 中国数学教育博士点介绍

2.3.3 华人数学教育博士

2.4 数学特级教师群体

2.4.1 中国特色的特级教师制度

2.4.2 中国特级教师流派

2.4.3 中国数学特级教师访谈

2.5 数学奥林匹克学派

2.5.1 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2.5.2 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

2.5.3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学派

2、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名言解读(孙细平报告)

本书以名言为突破口,梳理、解读在当代中国数学教育60年发展历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观点、事件,帮助青年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研究者吸收经典名言的充足养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本书不是数学教育的口号的汇集,而是集中展示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及其研究的智慧之花与思想之光.

本书适合数学教育工作者阅读,可供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使用,以及数学教师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之用.

目录

前 言

第1章 数学教学(学习)研究

1.1 魏庚人谈数学“双基” (陈飞执笔)

1.2 “举一反三”与“举三反一” (刘祖希执笔)

1.3 数学教学公理(刘祖希执笔)

1.4 什么是数学好课?(刘祖希执笔)

1.5 核心概念最有力量(朱贤良执笔)

1.6 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梅磊执笔)

1.7 突破教学模式,走向教学的自由(刘祖希执笔)

1.8 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汪仁林执笔)

1.9 数学教学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丁益民执笔)

1.10 数学学习的“三通”与“三活”(张国治执笔)

1.11 孙维刚谈数学学习(史嘉执笔)

1.12 熟能生巧吗(朱贤良执笔)

1.13 数学学习心理的CPFS 结构理论(张志勇执笔)

第2章 数学解题(试题)研究

2.1 解题 “中巧说”(刘祖希执笔)

2.2 让解题的思路来得自然(张国治执笔)

2.3 怎样学会解题(刘祖希执笔)

2.4 数学解题学派(刘祖希执笔)

2.5 应用数学题应在高考题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朱贤良执笔)

第3章 数学竞赛与初等数学研究

3.1 徐利治谈初等数学研究(代银、刘祖希执笔)

3.2 单墫谈数学竞赛(吴佐慧执笔)

3.3 数学竞赛是数学教育的一部分(田富德、刘祖希执笔)

3.4 数学奥林匹克学派(刘祖希执笔)

第4章 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

4.1 中小学教材可以混而不错(任念兵执笔)

4.2 教材编写的“二十字方针” (张国治执笔)

4.3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杨明正执笔)

4.4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杨明正执笔)

4.5 课程中的两个转化(钟劲松执笔)

4.6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刘祖希执笔)

4.7 培养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 (仓万林执笔)

第5章 数学(教育)史与数学文化研究

5.1 数学文化与探索精神(仓万林执笔)

5.2 数学文化与数学思维、数学素质(仓万林执笔)

5.3 数学文化就是要“文而化之” (史嘉执笔)

5.4 数学教学是数学文化的教学(史嘉执笔)

5.5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陈飞执笔)

第6章 数学科普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6.1 数学定理与基本定理(张国治执笔)

6.2 信息技术只有深入学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张志勇执笔)

6.3 教与学对应、教与数学对应(张志勇执笔)

6.4 把时间还给学生(张志勇执笔)

6.5 选准信息技术的切入点(张志勇执笔)

第7章 数学教育研究与数学教师发展研究

7.1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张国治执笔)

7.2 寻找中间地带(仓万林执笔)

7.3 回归数学意义(陈飞执笔)

7.4 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刘祖希执笔)

7.5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刘祖希执笔)

7.6 数学教师素质的类型(刘祖希执笔)

7.7 数学教育,科学是纲(彭翕成执笔)

7.8 回到起点去,“生长”是本质(范世祥执笔)

第8章 数学家谈数学与数学教育

8.1 华罗庚、陈省身谈数学之用(张国治执笔)

8.2 华罗庚谈数形结合(史嘉执笔)

8.3 华罗庚的厚薄读书法(仓万林执笔)

8.4 华罗庚谈数学教学(仓万林执笔)

8.5 徐利治与数学方法论(刘祖希执笔)

8.6 徐利治谈数学美(仓万林执笔)

8.7 张景中与教育数学(彭翕成执笔)

8.8 齐民友谈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仓万林执笔)

8.9 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任念兵执笔)

8.10 数学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刘祖希执笔)

8.11 欣赏数学中的不变量与不变性质(张国治执笔)

8.12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胡晋宾执笔)

8.13 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朱贤良执笔)

3、中学数学经典教学方法(周济红报告)

《中学数学经典教学方法》主要内容简介: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生成性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数学阅读教学法、学案导学教学法等。

目录

绪论

1.讲授教学法

2.发现教学法

3.探究教学法

4.自学辅导教学法

5.讨论教学法

6.启发式教学法

7.生成性教学法

8.问题教学法

9.数学阅读教学法

10.学案导学教学法

11.数学实验教学法

12.数学变式教学法

13.“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八字教学法

14.“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绪论

1.讲授教学法

2.发现教学法

3.探究教学法

4.自学辅导教学法

5.讨论教学法

6.启发式教学法

7.生成性教学法

8.问题教学法

9.数学阅读教学法

10.学案导学教学法

11.数学实验教学法

12.数学变式教学法

13.“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八字教学法

14.“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15.尝试教学法

16.情境教学法

17.“再创造”教学法

18.MM教学法

19.单元教学法

20.基于手持技术的教学法

4、数学开放题研究(张琼报告)

数学开放题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口。戴再平等编著的《数学开放题研究》是对我国数学开放题研究的一次较系统的回顾、总结,主要论述了数学开放题在中国的研究概况、研究成果,数学开放题与“双基”训练、与中考和高考的结合,数学开放题的教学安全的设计、教学研究的展望。

目录

总序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数学开放題研究在中国的简要回顾.

第二章 两次“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研讨会的学术综述

第一节 第一次“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二节 第二次“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三章 中国数学开放题研究成果

第一节 数学开放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数学开放题的编制

第三节 中国数学开放题举例

第四节 开放题研究过程举例

第四章 数学开放题与中国的“双基”教育

第一节 数学开放题与“双基”训练相结合

第二节 数学开放题与“双基”训练相结合的几种形式

第三节 数学开放题与“双基”结合走向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第五章 进入中考和高考的数学开放题

第一节 考试中的数学开放题

第二节 数学开放题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的判定

第三节 数学开放题进入考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一道引起强烈反响的高考题

第六章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节 数学开放题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案例

第三节 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案例

第四节 高中数学开放题教学案例

第七章 中国数学开放題及其教学研究的展望

第一节 中国数学开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研究的展望

附录:数学开放题中文参考文献目录精选

后记

5、任勇三本书之一(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新主张、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周林林报告)

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

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广大教师们向杰出的前辈、同行学习。只有向**秀的榜样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一名教师才可能走向优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战线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教师。他们痴情教育事业,默默耕耘,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正是他们的成功实践,创造了具有中国风格的教育经验,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宝库。他们的经验,对广大普通教师的成长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和重要的借鉴意义。总结、宣传和学习他们的经验,是打造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联合组织编写的这套“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丛书,总结了我国中小学界一批杰出教师的先进经验,尤其是提供了名师教育思想的精华、成功的教学案例以及他们走向优秀的心路历程。这必将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个教师如果愿意潜下心来,钻进这套丛书,与名师为友,与高尚的心灵对话,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那么他在教育教学上必将悟出些育人之道,并且走得比别人更远,超越前人。

目录

第一部分师者回眸——从知识青年到名校校长

一、少年我心

1.生在军人家,总想去当兵

2.长在兵工厂,从小就“玩枪

3.邻里有文化,我家受益多

二、知青岁月

1.曾为最小的知青

2.样样农活都要会

3.无心当教师

三、求学之路

1.厂里的幼儿园

2.农村小学

3.城里中学

4.龙岩“北师大”

5.函授读本科

第一部分师者回眸——从知识青年到名校校长

一、少年我心

1.生在军人家,总想去当兵

2.长在兵工厂,从小就“玩枪

3.邻里有文化,我家受益多

二、知青岁月

1.曾为最小的知青

2.样样农活都要会

3.无心当教师

三、求学之路

1.厂里的幼儿园

2.农村小学

3.城里中学

4.龙岩“北师大”

5.函授读本科

6.教育硕士及其他

四、教育经历

1.初为人师

2.优秀青年教师

3.第一篇论文

4.第一本书

5.数学奧赛之路

6.特级教师

7.走向特区

8.融入厦门一中

9.新的平台

第二部分 让学生登上学习快车——我的数学全程学习指导教学观

一、全程渗透式学习指导概述

1.渗透式学习指导模式

2.学习环节的概念

3.全程渗透式数学学习指导定义

二、全程渗透式数学学习指导的实施

1.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制订计划之中

2.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课前预习之中

3.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课堂学习之中

4.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课后复习之中

5.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独立作业之中

6.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学习总结之中

7.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课外学习之中

三、全程渗透式数学学习指导的几项教育统计与分析

1.学生制订计划与学习成效关系的统计与分析

2.课前预习与学习成效关系的统计与分析

3.课堂学习与学习成效关系的统计与分析

4.课后复习与学习成效关系的统计与分析

5.独立作业与学习成效关系的统计与分析

6.学习总结与学习成效关系的统计与分析

7.学生课外学习与学习成效关系的统计与分析

……

第三部分 会学之道——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理论问题

第四部分 学海横渡巧借舟——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具体方法

第五部分 教学,教学生学——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教学案例

第六部分 目标正前方,成功正前方——数学学习指导的影响与推广

第七部分 从“师者”到“学者”——寄语青年教师

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新主张

作者为全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成绩和研究成果突出;本书中的某些教学主张曾在某教育杂志上连载,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响应;3.书中列举了大量精彩的教学实例,对读者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书是著名特级教师任勇老师近30年数学教学中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这些经验多有原创的思想和独到的思考。每一个数学教学主张,都是数学教学的成功之道。“每课一趣”,妙趣横生;“每堂一赞”,赞出奇迹;“善用媒体”,高效教学;“情境教学”,贴近实际;“让生上课”,别开生面;“与美共舞”,舞出精彩;“有意差错”,大智若愚;“借题发挥”,融会贯通;“限时限解”,限出创意……

本书既源于教学实践,又注重理论提升;既贴近教学大法,又凸显数学特色。数学教师读之,必有启迪;数学教研人员读之,定能获益。

任勇 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原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长。现任中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厦门市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先后荣获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福建省优秀专家、厦门市拔尖人才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最近入选“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已独立编写和参与编写《任勇与数学学习指导》《走向卓越:为什么不?》《为发展而教育》等82部学术专著,在《教育研究》《数学通报》《人民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800余篇。曾先后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500余场。

目录

主张1:每课一趣

每节课都要有一道以上的趣味数学题,或是数学游戏,或是数学智力题,或是趣味数学故事

主张2:每堂一赞

教师赞美学生,可以赋予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学会用赞美之词鼓励学生,不要放过赞美的机会

主张3:初中引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要注意从学习数学中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主张4:高中引深

引深,是一种探索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引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主张5:追求真谛

教育要尊重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态度

主张6:不唯教材

要有教材,要信教材,但不唯教材,活用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稳定性和通用性的教材必须与时效性和个性化相结合,才能产生新的整体效应

主张7:善用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学不能忽略情感、不能没有变化、不能拿来就用、不能思维僵化、不能破坏想象、不能费师多时、不能取代实验、不能远离实践、不能忽视文本、不能主体不明

主张8:贴近生活

主张1:每课一趣

每节课都要有一道以上的趣味数学题,或是数学游戏,或是数学智力题,或是趣味数学故事

主张2:每堂一赞

教师赞美学生,可以赋予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学会用赞美之词鼓励学生,不要放过赞美的机会

主张3:初中引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要注意从学习数学中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主张4:高中引深

引深,是一种探索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引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主张5:追求真谛

教育要尊重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态度

主张6:不唯教材

要有教材,要信教材,但不唯教材,活用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稳定性和通用性的教材必须与时效性和个性化相结合,才能产生新的整体效应

主张7:善用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学不能忽略情感、不能没有变化、不能拿来就用、不能思维僵化、不能破坏想象、不能费师多时、不能取代实验、不能远离实践、不能忽视文本、不能主体不明

主张8: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联系生活讲数学”,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主张9:情境教学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再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

主张10:“ 气”象万千

为使数学教学“一路走好”,期盼数学教学“气”象万千——“大气”一些、“才气”一些、“朝气”一些、“秀气”一些、“和气”一些、“灵气”一些、“喜气”一些

主张11:让生上课

让学生当一回教师未尝不可,可以是整节课由学生来上,老师适当点评;可以由几个学生一起上课,老师点评;也可以是

主张12:科际联系

中学学科教学,少有“跳出学科看学科”的眼界,少有“学科纵横联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知识是一个整体,“科际”之间应有机联系

主张13:文化渗透

数学同样具有人文色彩,只有把抽象的、逻辑的、严谨的数学,转化为生动的、人文的、思考的数学,数学课堂才是人才陶冶的炉膛

主张14:与美共舞

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数学美感,能唤起良好的情感,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十分有趣的;不觉得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役,而觉得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主张15:高数弱化

介绍高等数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渗透高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运用高等数学观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迁移高等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主张16:有意差错

“有意差错”,其实就是“故意讲错”。课改的今天,对“有意差错”的要求提高了,“有意差错”还要进一步走向智慧、走向艺术、走向“无痕”

主张17:借题发挥

引导学生考虑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一题多用。这样,学生就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数学问题

主张18:全程导学

渗透于学生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习总结、课外学习等环节的学习指导为全程渗透式学习指导

主张19:“ 四化”促学

序化,就是要求学生建立知识大厦;类化,就是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活化,就是融合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解决问题;深化,就是将问题引深

主张20:限时限解

求异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注意选用某些限制解题方法的题目,用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张21:每日一题

每天出一道数学征解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征解题可以是课本问题的拔高,可以是身边的精彩数学问题,可以是切合时宜的数学趣题

主张22:作业再生

“数学再生作业”就是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不直接修改,而是通过多种方法,暗示其错误或错误的性质,或给出探索方向

主张23:学生命题

传统的考试方法,都是教师出卷考学生。作为考试改革的一种方法,我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让学生参与编拟数学试题的尝试

主张24:生考教师

假期里,我让学生出数学试卷考我。全班学生个个露出神秘的表情,他们从来都是“被考试”,哪有可能出题考老师

主张25:统计到位

每次单元小测或考试,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统计,设计一个表格,横向为各题题序,纵向为学生姓名。填完表后,横向一看,每个学生的丢分情况一目了然;纵向一看

主张26:绿色奥数

如果说,一名中学生,他有可能选择是否接受竞赛数学的培训,那么,一位中学数学教师没有理由对中学数学中的这一“高档菜”毫无所知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

亲爱的老师,我们知道,从踏上讲台那一刻起,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就一直是你孜孜以求的梦想,但梦想何以成真呢?本书作者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给教师培训的鲜活案例以及曾潜心研究过的名师特征,用八个篇章,即名师篇、教学篇、课程篇、育人篇、学习篇、教研篇、艺术篇、发展篇,细化走向优秀之道,为你娓娓道来“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的秘籍。书中的案例、技巧和方法,都来源于作者数年的课堂实践和理论研究,既令人倍感亲切又无比实用。

目录

前言 研名师之征,悟优秀之道

第一章 走向优秀之名师篇

第一节 名师成长的关键在“自我”

第二节 学者化——名师的成功之路

第三节 名师成长之道

第四节 数学名师与精彩之解

第二章 走向优秀之教学篇

第一节 新课改:课当如何备之

第二节 走向按理念教学

第三节 聚焦课堂,激活课堂

第四节 数学教师的反思之道

第三章 走向优秀之课程篇

第一节 数学教师的大课程观

第二节 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的变革

第三节 数学教师的课程领导 前言 研名师之征,悟优秀之道

第一章 走向优秀之名师篇

第一节 名师成长的关键在“自我”

第二节 学者化——名师的成功之路

第三节 名师成长之道

第四节 数学名师与精彩之解

第二章 走向优秀之教学篇

第一节 新课改:课当如何备之

第二节 走向按理念教学

第三节 聚焦课堂,激活课堂

第四节 数学教师的反思之道

第三章 走向优秀之课程篇

第一节 数学教师的大课程观

第二节 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的变革

第三节 数学教师的课程领导

第四节 “奥数”课程:何去何从

第四章 走向优秀之育人篇

第一节 数学学科德育

第二节 给学生一个活性的大脑

第三节 数学实质上是艺术的一种

第四节 用数学文化感染学生

第五章 走向优秀之学习篇

第一节 教师成为学习者

第二节 教师成为“学习指导者”

第三节 数学研究性学习

第四节 数学学习指导的一项实验

第六章 走向优秀之教研篇

第一节 数学教师理应成为研究者

第二节 数学教师的教育科研

第三节 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第四节 教育科研,我的发展之本

第七章 走向优秀之艺术篇

第一节 数学教学艺术之修炼

第二节 数学教学艺术之实践

第三节 从“数学好玩”到“玩好数学”

第四节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第八章 走向优秀之发展篇

第一节 在全面发展中特色发展

第二节 在自主发展中充分发展

第三节 在专业发展中持续发展

第四节 在跨越发展中和谐发展

后记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

上一条:湖南省数学学会2015年年会在我校召开
下一条:8188cc威尼斯研究生座谈会记录
关闭窗口